所有标识标牌的设置,包括位置(角度)、标牌尺寸、板面设计、反光膜等级等应严格按招标文件、设计与相关规范执行,确保应急避难场所标识标牌的使用。
1、材料要求
标识标牌作业所用材料尺寸和质量应符合设计与《应急避难场所》等相关规范要求。
2、质量保证措施
⑴所有标识标牌所用材料(包括反光膜)应符合设计及规范技术要求。
⑵标识标牌加工应按设计尺寸严格控制,并严格按《指南》的加工程序和规定施工。
⑶标识标牌及反光膜的加工制作均采用车间化作业。
⑷反光膜粘贴完后应满足逆反射系数和平整度要求,并采用相关仪器检测合格方可进入现场安装。
3、施工质量标准
⑴标识标牌的尺寸和质量符合要求。
⑵标识标牌安装位置准确,角度符合要求,且安装牢固。
⑶标识标牌应清晰、反光效果明显。
4、应急避难场所标识牌
功能:在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后,或其他应急状态下,供居民紧急疏散、临时生活的安全场所。
技术要求:
(1)避难场所建设时要选择地面坚实平稳,以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不会倒塌或受损;
(2)远离悬崖,以避免地震、泥石流、洪水等灾害的影响;
(3)具有足够的空间,以容纳需要寻求庇护的人群;
(4)有安全的结构和建筑材料,以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不会倒塌或受损;
(5)可以提供适当的设施,包括食品、饮用水、医疗设备、卫生设施和安全设备等。
(6)有明确的标识和指示,以便人们在需要时快速找到它们。
(7)有安全的逃生通道,以确保人们在地震等紧急情况下可以安全地逃离。
(8)提供信息和指导,以帮助人们在地震等紧急情况下采取正确的行动。
(9)一级应急避难场所为市级应急避难场所 , 一般规模在15万平方米以上,可容纳10万人(人均居住面积大于1.5平方米)以上。为特别重大灾难来临时,灾前防灾、灾中应急避难、灾后重建家园和恢复城市生活秩序等减轻灾害的战略性应急避难场所;
二级应急避难场所为区级应急避难场所, 一般规模在1.5-5万平方米,可容纳1万人以上。主要为重大灾难来临时的区域性应急避难场所;
三级应急避难场所为街道[镇] 应急避难场所,一般规模在2千平方米以上,可容纳1千人以上
注意事项:
(1)以人为本。以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平安为准绳,充分考虑市民居住环境和建筑情况,以及附近可用作避难场所场地的实际条件,建设平安、宜居城市。
(2)科学规划,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作为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应当与城市总体规划远期规划。近期规划要适应当前防灾需要,远期规划要通过城市改造和开展,形成布局合理的应急避难场所体系。
(3)就近布局。坚持就近原则,尽可能在居民区、学校、大型公用建筑等人
群聚集的地区多安排应急避难场所,使市民可就近及时疏散。
(4)平灾结合。应急避难场所应为具备多种功能的综合体,平时作为居民休闲、娱乐和健身的活动场所,配备救灾所需设施(设备)后,遇有地震、灾、洪水等突发重大灾害时作为避难、避险使用,二者兼顾,互不矛盾。
(5)一所多用。应急避难场所应具有抵御多灾种的特点,即在突发地震、火灾、水灾、战争等事件时均可作为避难场所。但多灾种运用时,应考虑具体灾害特点与避难需要的适用性,注意应急避难场所的区位环境、地质情况等因素的影响。